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

安卓版本 苹果版本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奖文

潮声丨小镇里走出中华老字号,这里的酱酒“讲究”在哪?

时间:2025-11-23 08:00:08 点击: 【字体: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王培薇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这是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描写的场景,书中需要温一温的黄酒,并非名品柜台里的高级货,而是海盐人从小吃到大的沈荡黄酒。不过不像在书中,二十多年前的沈荡黄酒往往以料酒出现在家常菜肴里。

11月8日,中华老字号“沈荡酿造”第138届立冬开酿活动启幕,在数千名市民与游客的见证下,今年的第一缸冬酿黄酒完成抬缸落药、拌匀搭窝等工序,送入酒窖发酵。今年预计酿造8万坛黄酒,较去年增加2万坛。

沈荡坐落于嘉兴海盐北部,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却藏着一个酿造黄酒与白酱油的基地——沈荡酿造。它的前身是创办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泰兴酱园。138年间,沈荡酿造几经沉浮,不仅走出单一调味品的圈子,更在去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酿造基地年入园参观超30万人次。

从清代“官酱园到如今的酿造胜地,从寂寂无名到声名鹊起,百年老字号的沈荡酱酒(酱油与黄酒)有哪些“讲究”之道?

立冬开酿活动现场。源自海盐发布

十八般酒艺与九道酱艺,138年古法酿真味

“开酿!”

沈荡酿造的立冬开酿活动已经持续了138年。从最初内部小规模举行,到2015年向市民与游客免费开放,立冬开酿活动让沈荡酿造独有的古法酿造技艺展现于世人面前。

十年来,冬酿黄酒不仅成了海盐人的习惯,也变成外地游客认识沈荡酱酒的窗口。

沈荡酱酒讲究在哪?首要原因就是它独特的古法酿造技艺——十八般酒艺与九道酱艺。

走进沈荡酿造,扑面而来的是咸香的黄豆味儿与清冽的黄酒香。这家面积不到4万平方米的老牌酿造企业,分区设置的天然晒场、酿造厂、地下酒窖中,共存放着36万只酒坛和1500余个大缸,其中酒窖里共有6万坛正在窖藏的酒。

天然晒场。记者 王培薇 摄

酿酒师傅告诉记者,所谓十八般酒艺,分别是:

立冬开酿、筛米浸泡、蒸煮米饭、

淋水降温、落缸加药、拌匀搭窝、

添加麦曲、两次喂饭、陶缸前酵、

灌醅入坛、露天后酵、酒熟压榨、

生酒杀菌、再灌陶坛、荷叶泥封、

入库窖藏、足陈开封、杀菌分装。

而九道酱艺,则分别为:

黄豆浸泡、蒸煮摊凉、拌粉接种、

竹匾制曲、落缸加盐、日晒夜露、

翻酱发酵、酱熟压榨、杀菌分装。

复杂的酿造技艺并非哗众取宠。138年里,无论最初招待客商和船民,还是勇闯沪上盐帮,又或是后来改制重组,尽管招牌换过,掌舵人更迭,沈荡酿造还是始终用“老办法”酿造酱酒。他们常说一句话:“古法酿造,足酿足陈;不求做大,只求做长。”

“沈荡黄酒立冬开酿、立春出酒,最长窖藏时间十年,而酱油则至少需要酿造五百天时间,1000斤原材料只产出200斤酱油,每个步骤和细节都决定了品质。”沈荡酿造副总经理庞卫华1998年进入企业,彼时19岁的他,先后在制曲、酿造、包装等多个岗位轮转,一直在实践中摸索着古法酿造技艺。

谈及这套旁人看来耗时长、投产比低的“老办法”,庞卫华认为,上好的黄酒、酱油必须用传统的技法手工酿造。“采用陶土制成的容器,是因为陶土在高温烧制下会形成微孔网状结构,透气不渗酒;之所以要趁热用荷叶和泥土封坛,是为了让酒液与外界空气交换时,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促进酒体陈化。酱油也是如此,日晒夜露才能使风味更好。”

市民张志浩对古法酿造的黄酒情有独钟,“我每年春节前都要买两瓶八年陈的窖藏黄酒,和机器量产的不同,手工酿造出来的黄酒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形容不来的好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乘的酱酒离不开一只只年份久远的酒坛与酱缸。这里的酿造容器“年龄”最大的已过百年,超过半数的酒坛“年过半百”,一缸一坛在四季更迭间延续着“冬酿黄酒、夏晒酱油”的百年节律。

由于早年修缸补甏比替换的成本低,加上不少人认为年份久远的酒坛与酱缸,酿造出来的酱酒口味更醇香,因此,聘用专人来修补破损的容器就成了沈荡酿造的传统。

黄琪正在修补酒坛。记者 王培薇 摄

黄建根是厂里负责酿造与修缸补甏的老师傅,今年60岁的他,在沈荡酿造工作了半辈子。去年四月,儿子黄琪也操起父亲的手艺,两人成了“父子兵”。

“先用锤子轻敲陶壁,听音辨位,再用铁凿将裂缝加宽,打上铁攀……”作为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建根将半生所学倾囊相授,一并传递给儿子的还有几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的匠心。“修一个坛子平均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在车间里‘叮叮当当’,虽然有些枯燥,但我知道优秀的传统技艺是需要人来传承的。”黄琪说。

如今,一进沈荡酿造大门,左手边堆叠整齐的酒坛与晒场上摆放着的大缸,或多或少都有些“缝补”的痕迹。时间造就的裂痕在匠人的一锤一打间,赋予了沈荡酱酒独特的味道。

酒香也要勤吆喝,十年储酒走上品牌路

在沈荡酿造里边走边看,庞卫华向记者介绍沈荡酿造的百年故事:“前身泰兴酱园主营酱油,附设黄酒工场,用的招牌是‘官酱糟坊’。后来,随着上海逐步成为江南酱园第一重镇,海盐酱园人奔赴沪上,纷纷开设分园、分号。到了1913年,两浙盐运使司颁发‘官酱园’匾额,这也标志着沈荡酱酒站稳了脚跟。”

如今,“官酱糟坊”这块招牌依旧保存于沈荡酿造,表面已有许多细小的划痕,不仅向来往众人诉说百年前酱业之兴旺,也意味着沈荡酿造接踵而来的命运陡转。

沈荡酿造中展出的官酱糟坊牌匾。记者 王培薇 摄

1945年,时局动荡,物价飞涨,沈荡酿造在风云迭起中逐渐萧条。1998年,沈荡酿造率先跳出国有企业身份,转变为职工全员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改制重组后,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一度濒临倒闭。”庞卫华说。

如何给沈荡酱酒“续命”?转机出现在2002年。彼时还在汽配行业打拼的汪曙青,因不忍从小闻着长大的酱酒香就此消失,毅然选择收购重组沈荡酿造,从零起步,重头再来。

面对困境,沈荡酿造并没有走上引入机器加大量产的道路,匠人们用朴实的方法守护着沈荡酱酒的“讲究”。而汪曙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储酒。

“好的黄酒必须靠手工酿造和窖藏年份来实现。以前只有一年以内的新酒,口味单一、价格低廉,很多人买回去当料酒。为了破局,我们就琢磨着做高品质的年份酒,窖藏5年就是5年陈,窖藏8年就是8年陈。”

汪曙青花费十年时间存下了几万坛酒窖藏。自那时起,沈荡酿造就有了“不求做大,只求做长”的执着。不断储酒的同时,汪曙青还辗转多地,讨经验、学方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戚译就是他搬来的“救兵”。

“要想让沈荡酱酒起死回生,必须树立品牌!”2012年,戚译带着学生来到沈荡酿造,在实地考察户外酵场、酿造车间与酒窖后,发出了三连问:沈荡酱酒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哪些人?竞品的优劣势是什么?沈荡酱酒有什么特有的竞争资源?

“沈荡酱酒的市场主要在乡镇,面向的是小家庭和餐馆厨房,用高成本的酱酒在中低端市场上竞争,这仗没法打。”“价格卖不上去,广告宣传就没法投入,价格更加卖不上去,形成恶性循环。”“家家都讲古法酿造,要让消费者乐意买单,凭啥?就凭品牌的影响力!”

小小的会议室里,一行人聊得火热,言语争锋间,给沉浮在时代洪流中的沈荡酿造指出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像会稽山、古越龙山等大厂一样,打响自己的品牌!

从20元料酒到封坛酒、定制酒甚至白酱油曲奇饼干、牛乳雪糕,老字号也“赶潮流”

“孩子刚满1周岁,给他封一坛45斤的黄酒,希望他幸福平安。”市民富银亚一家在开酿期间来到沈荡酿造,选择了6800元的家族封坛套餐,写下满含期许的心愿卡,在坛口印上孩子的手印,共同完成封坛仪式。待到2035年立冬时节,一家人再凭窖契共同启封。

家族封坛与年份酒的推出,让曾经面向中低端市场的沈荡酱酒转向高端精品路线,多种年份可供选择的窖藏黄酒也摇身一变成为市民、游客的“心头好”。连作家余华也在这里订下了几坛窖藏黄酒。

“我们还推出了12年窖藏的姓氏定制酒、葫芦酒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庞卫华说。据统计,2024年,沈荡酿造共销售黄酒150万瓶、酱油10万瓶;家族封坛热度持续增加,高峰期一天可封近20坛。

同时,瞄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沈荡酿造专门组建了一支设计小队,紧扣品牌核心,推出创新产品。酱油味道偏咸,不妨尝试“咸甜搭配”,白酱油曲奇饼干、白酱油牛乳雪糕就这么诞生了。

白酱油牛乳雪糕。源自海盐发布

“反复尝试后,我们想到了在饼干和雪糕中融入酱油,这样能最大限度保留酱油特色。这几天,我们还在研究做酱油爆米花和酱油巧克力呢!”设计人员表示。

记者在现场选购了一盒白酱油曲奇饼干,12元的定价很实惠,尝一口,醇香的酱油与酥脆的饼干完美融合,味道咸香十足,让人忍不住一块接一块。

如果说这些只是沈荡酱酒转型的尝试,那么近年来,其主打的“体验式消费场景”,则是打响品牌的关键。

为了扩大品牌知名度,沈荡酿造主动敞开大门,将天然晒场、地下酒窖、农产品加工车间等核心区域对外开放,供市民与游客免费参观体验。

今年11月初,沈荡酿造全新打造的历史展陈馆揭牌,将传统酿造工艺、百年发展脉络尽数呈现。如今,与其说这里是一个传统酿造厂,不妨称其为一座老少咸宜的“酿造博物馆”。无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是慕名而来的全国游客,参观结束时都会由衷叹道:“原来这就是沈荡酱酒。”

正在与姓氏定制酒合影的武汉游客刘文清(右一)。记者 王培薇 摄

“赶潮流”的沈荡酿酒跳出了原有形式,在创意设计中依旧延续着“讲究”之道。据了解,今年以来,白酱油牛乳雪糕已售出14万支,曲奇饼干销量达8万盒。2024年一年,文创产品总收入就达到300万元。相较于五年前,沈荡酿造销售收入中中高端产品占比从不足5%增加到70%,入园人次从不足1万上升到30万。

如今踏入沈荡,酿造元素已经融入小镇的烟火日常:咖啡店里,黄酒拿铁、白酱油咖啡成了人气招牌;与《许三观卖血记》同款的胜利饭店内,“猪肝黄酒”套餐是限量的美味……又是一年冬酿季,沈荡酱酒正在时间的沉淀中愈陈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