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771公里。从温哥华出发,沿“海天公路”一路向北,穿越雨林、沙漠、湖泊、河流、瀑布、冰川,最终抵达加拿大落基山脉最高峰罗布森山脚下。若有更多时间,还可由此进入贾斯珀国家公园继续探索。
踏上这条经典的自然野性之路,每一天都像拆盲盒般,为车窗外不断变换的色彩而讶异。而我早已放下那本厚重的《孤独星球》,不再以访客或研究者的心态“观察”加拿大,而是深深“沉浸”在这部绮丽自然画册的每一页,被它的辽阔壮美所点染、所抚慰。
01
从雨林到沙漠:森绿与苍茫的奇幻转场
温哥华有太多让人倾心的理由,于我而言,这座加拿大西海岸城市最动人的魅力,在于高楼大厦与湛蓝大海、葱郁森林从不违合,自然总是触手可及。
从这里踏上“世界最美公路”之一的海天公路,海岸山脉和峡湾飞瀑在眼前次第流转。很快,我们便抵达了第一站——被誉为加拿大“户外休闲之都”的斯阔米什(Squamish)。
雨林是我们此行的探访重点。“当你走进一片森林,如果看到树枝上覆着苔藓,就知道这是片非常健康的森林。”来到全新开放的斯阔米什峡谷(Squamish Canyon),下车便呼吸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林草清新,一位斯阔米什族向导微笑着走来。
(Squamish Canyon)
斯阔米什原住民已在BC省西南沿海地区生活了上千年,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依赖,早已融入血脉。据向导介绍,这片生长着西部铁杉、花旗松和红雪松的温带雨林已经是第三代:原始森林在欧洲殖民者登陆后首遭砍伐,次生林又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二度采伐。
如今漫步在这片世界稀有的温带滨海雨林,高耸入云的雪松直插天际,蕨类植物与苔藓如烟火般肆意绽放,铁杉的枝条宛若舞者轻扬的袖影。
“森林对人类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让我们平静下来。”向导称,一有机会她就会拥抱大树,“我也强烈建议你们抱住其中一棵树,享受它为你提供的庇护。”
走进雨林深处,万年冰川与火山爆发形成的白川灰水,如牛奶般恣意流淌。夏季融雪不断冲刷着火山岩石,以坚韧的力量塑造着每一条河道,终将带下的泥沙沉入湖底,在这片生生不息的暗绿森林守护下,为数万户家庭输送着可持续能源。
依依不舍地告别斯阔米什雨林,我们驱车驶向惠斯勒(Whistler)——这座因2010年冬奥会声名远播的度假胜地,是温哥华乃至北美人的“后花园”。不过,真正的风景大片转场,始于从惠斯勒到卡什溪(Cache Creek)的3个半小时车程。
99号公路,是一条贯穿美国加州、延伸至加拿大BC省、直达阿拉斯加的“美加走廊”,曲折的路况让几位同行伙伴感到晕车。车窗外的画风亦大变:起初是雨林的浓绿,渐渐过渡到零星仙人掌、鼠尾草点缀的黄褐苍茫。
(来自www.supernaturalbc.com)
这里是加拿大唯一的半干旱沙漠地带。卡什溪小镇曾是19世纪中叶淘金热时期的重要中转站,当年为运送矿工和物资修建的卡里布篷车道(Cariboo Wagon Road),见证了无数冒险者的梦想与失落。当毛皮商人、淘金者和牧场主,与千年来靠狩猎捕鱼为生的游牧原住民相遇,注定要酿就一段星际相撞般的渊源与宿怨。
如今,小镇仍生活着约1000名原住民,他们重建村落,将传承至今的帐篷屋、坑屋、编织技艺以及狩猎烹饪传统,自豪地展示给来访者。正如加拿大作家约瑟夫・博伊登(Joseph Boyden)的名言:“理解土地,就是理解我们是谁。”
(Hat Creek Ranch)
继续向北,来到BC省经济与生态的中轴线——南北汤普森河交汇的坎卢普斯(Kamloops)。这里的峡谷如刀切般深邃,河水蜿蜒,丘陵起伏,山坡上松林与灌木交错,满是奇幻狂野的气息。
最吸引我的是这里便捷的户外体验。近年来,当地政府专门梳理规划了从沙漠、峡谷到高山草甸的徒步和骑行路线,许多甚至靠近市中心,方便人们探索多样地貌。
(Kenna Cartwright Park)
我们选择了凯纳卡特赖特公园(Kenna Cartwright Park),从市区驱车几分钟即可抵达山脚。在向导的带领下,约1小时便轻松登顶。
站在山顶俯瞰,汤普森河如一条碧绿绸带环绕着城市,山风轻拂,阳光洒落,荒野的自由与河水的柔美谱写成一曲悠扬的歌。
02
从山脉到湖泊:巍峨与澄净的双向奔赴
加拿大原住民作家李・玛拉克尔(Lee Maracle)认为,河流、山脉与风并非背景,而是祖先与族群历史的延续;自然如同一位长者,需要我们静心倾听、心怀尊重。
惠斯勒的黑梳山(Blackcomb Mountain)宛如一柄横亘天际的黑色巨型梳,密密麻麻的松树便是它的“梳齿”,远远望去,沉默而威严。
“惠斯勒”之名,源自当地特有的动物——灰旱獭(Pica):这种肥硕憨厚的萌物竟能发出尖锐哨声(whistling),给这片壮丽山谷带来了更多可爱的讯息。
搭乘世界上最长的连续无支撑缆车——PEAK 2 PEAK,从黑梳山向惠斯勒山飞跃,脚下是深邃山谷,眼前是360度无死角的全景:
冰川在阳光下泛着淡蓝的光泽,雪峰锐如刀锋,森林层叠绵延,湖泊如镶嵌在大地的蓝宝石。繁复陡峭的雪道在眼前铺陈,不难想象,冬季这里将是滑雪爱好者的终极乐园。山虽无言,却让每个到访者心中涌起属于自己的壮阔诗行。
(PEAK 2 PEAK Gondola)
从Kamloops驱车前往Clearwater,目标是BC省最大、生态最多样化的公园——韦尔斯·格雷省立公园(Wells Gray Provincial Park)。
公园的规模大到惊人,面积相当于两个卢森堡或一个爱德华王子岛。我们用一天时间打卡了5处林中瀑布,语言已不足以形容我对自然奇观的深深折服——或许可以这样说,一座韦尔斯·格雷,即是加拿大自然之魂的缩影!
(Clearwater Lake)
我看过贝利急流瀑布(Bailey's Chute)下鲑鱼奋力跃出水面,听过汉默肯瀑布(Helmcken Falls)从峭壁间倾泻而出的咆哮,还有道森瀑布(Dawson Falls)那如岁月般宽阔激荡的吟唱。最终,在从未被砍伐的温带大陆森林之心——清水湖(Clearwater Lake),重新找回了内心的澄明与安宁。
探索这些秘境,务必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进行——一来,这里绝大多数区域都无手机信号覆盖;二来,许多野趣景点尚属小众或新近开发;第三,只有当地人才知晓的“私藏景点”和实用攻略,往往能带来更多惊喜与帮助。
(Helmcken Falls)
从韦尔斯·格雷省立公园继续向落基山方向前行,沿途的风景愈发纯净,车窗外的山风渐冷。最终,我们抵达了加拿大落基山最高峰——罗布森山(Mount Robson)。
这座未被过度惊扰的雪峰,山顶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神圣而静默。乘直升机从海拔3954米的峰顶俯瞰,峡谷交错,冰川如银缎嵌于原始森林间;河流蜿蜒,瀑布如白练垂落。山之巍峨,自然之浩瀚,让人顿感渺小、又心生豪情。
从激越山巅转入贾斯珀国家公园(Jasper National Park),住进湖畔的费尔蒙贾斯珀公园酒店(Fairmont Jasper Park Lodge),仿佛步入另一世外桃源的童话里。驼鹿在车窗外悠悠回眸,大鹅在木屋外的草地缓缓踱步,夜晚抬头便是璀璨星空……
(Left:Photo by Lin Chang Right:by Mulan)
03
从美食到美酒:多元文化的融合盛宴
从雨林到落基山的旅程结尾,有人问我此行印象最深刻的美食是什么。我想,真正打动我的,是原住民、新移民和本地人通过食物与这片土地建立的深情厚谊,赋予了这条路线充满鲜活烟火的日常。
在斯阔米什利瓦特原住民共建的文化中心(Squamish Lil'wat Cultural Centre),我初次体验到最简单纯净、也最特别难忘的原住民融合美食。尤其是那一碗斯阔米什鲑鱼浓汤,还有外形酷似中国油条、口感外脆内松软的班诺克(Bannock);再配上裹满足料野味的山地三明治,包你吃得回味又满足。
(Squamish Lil'wat Cultural Centre)
在Kamloops新开的REBO's Argentine Cuisine,移民到加拿大六年的资深阿根廷主厨老板亲自掌勺,无论牛排还是其他料理,都让我们惊艳不已。单看菜单便足以感受到这家热门餐厅原汁原味的理念:传统阿根廷风味,选用天然食材,手工精心制作。
“我们相信食物应天然、自制且充满爱心。愿将这份热情传承给下一代。”老板揽着妻子,儿子也搂着他,一家人整整齐齐,温情从厨房满溢,不禁让我想到那句中国古语:“家和万事兴”。
加拿大仅有两个省份拥有葡萄酒地理标志认证(VQA),BC省便是其中之一;而我们造访的Privato酒庄所在的汤普森谷(Thompson Valley),正是BC省最新的法定产区之一。
半干旱气候与充足日照让葡萄积累丰富糖分与风味,北纬50度带来的显著昼夜温差利于葡萄保持酸度,冰川形成的黏土与砂质土壤排水良好且富含矿物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孕育出结构分明的冷凉气候葡萄酒,更激励着酿酒师在边缘气候中追求卓越品质。
这里的酒庄规模不大,却与社区联系格外紧密。对游客,这里是与酿酒师面对面交流的慢体验空间;于居民,酒庄是周末聚会的花园。夏日,音乐会在葡萄藤边响起,人们木桌旁野餐,孩童在小径嬉戏……
(Privato Vineyard & Winery)
旅程接近尾声时,我们还邂逅了一场特别的“自然仪式”——鲑鱼洄游。
鲑鱼的太平洋旅行从温哥华启程,一路逆流北上:穿过河流交汇的Kamloops,进入北汤普森河、弗雷泽河,最终在Clearwater这条筏河(Raft River)中,找到生命的起源地,完成产卵后逝去。
从太平洋游至此地需要15至35天,我不知这群鲑鱼是抱着何等的勇气,决意循着来时路开启这次漫长的洄游之旅。或许,这便是鲑鱼的“业力”——注定在成熟的一刻、鱼生的终章,被熊捕、被鹰啄、被人捞起,然后道一声:“Yummy(好吃极了)”……
有意思的是,加拿大BC省鲑鱼的洄游起始和终点,跟我们这次的旅程几乎完全重合。它们从太平洋海港穿山越岭,从汹涌激流到高峡平湖,汲取着纯净的自然原力,追逐着生命的极致绚烂,终于完成一场自我的回归。
(来自www.supernaturalbc.com)
正如这场从雨林到落基山的经典壮游,恰是“自然绮境,当然是加拿大(Canada, Naturally)”的生动诠释。它更加让我确信,每一段旅程既是告别,又是新的开始。
况且,我并不认为这只是一场“一生一次”的冒险——因为我从内心深处知道,我定会再来!
(原创图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