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传来:敬爱的周总理被确诊患有膀胱癌。令人动容的是,即便身患重病,他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常常工作到深夜才肯休息。这位人民的好总理,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鞠躬尽瘁。
随着病情不断恶化,1975年初,周总理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办公室,住进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邓小平同志临危受命,开始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周总理的心始终牵挂着国家大事。特别是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时,病榻上的总理更是忧心忡忡。
1976年1月5日凌晨,医疗团队为周总理进行了第六次大手术。然而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们回天乏术。当天下午,华国锋、陈锡联、纪登奎等同志前来探望时,总理已经无法言语,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三天后的1月8日上午,这位为新中国奉献一生的伟大领导人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78岁。周总理的逝世,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周总理的离去,留下了一个重要问题:谁能接替这位共和国大管家的重任?作为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周总理在建国后长期担任政府总理,其卓越的外交才能更是举世公认。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鲜有人能与之比肩。
当时最被看好的接班人是邓小平同志。这位刘邓大军的杰出将领,建国后历任多个重要职务。1975年周总理病重期间,正是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显著的治理成效赢得了广泛赞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安排最终未能实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将目光投向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同志。这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在湖南主政22年期间政绩斐然。调任中央后,他协助周总理处理经济工作,表现出色。1975年兼任公安部部长期间,其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得毛主席赏识。
当毛主席提议由华国锋担任代总理时,这位谦虚的干部却婉言谢绝,表示难以胜任。但毛主席慧眼识人,经过耐心劝导,最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这项任命。1976年4月,华国锋同志正式出任国务院总理,并被确立为接班人。
历史证明,无论是邓小平还是华国锋,都是经得起考验的优秀领导人。他们和周总理一样,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这段历史往事,不仅让我们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格,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