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简称 “洛马”)作为全球最大的军用飞机承包商,曾在国际军工市场与中国市场双线获利,却因一再触碰中国底线,最终陷入生产停滞、订单流失的困局。这一切的转折,皆源于其 “一边赚中国钱,一边助美售武” 的双面操作,以及中方随后展开的精准反制。
早年的洛马,并非一开始就稳坐全球军工巨头宝座。二战后,它抓住军事装备需求激增的机遇,凭借在战斗机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逐步崛起,成为美军多款主力战机的核心供应商。
同时,洛马也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在航天、核电等高精尖领域拿下多个重要项目,中星5A卫星由其研制,2013年南海小型无人监测站建设合同、2014年中核核电冷却系统项目均选择与它合作,洛马一度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有利润并未让洛马守住商业底线。在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同时,它在美国官方的指使下,多次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装备,严重触碰中国核心利益与原则红线。对于这种“双面行为”,中方绝不会容忍。
2020 年起,中方接连三次对洛马采取反制措施:将其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限制高管入境;开出高额罚单,要求洛马及关联公司共同缴纳最高达990亿元罚款;同步落地针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管控,从产业链关键环节切断其生产支撑。
面对反制,洛马却始终态度消极,以“执行美方命令”推卸责任,声称制裁“影响不大”,对罚款更是拖延不交,丝毫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中方反制的威力,很快在洛马的生产链上显现,稀土供应中断,直接导致其战机质量“断崖式下跌”。稀土是军工制造的关键材料,尤其在战机隐身涂层、发动机零部件等核心环节不可或缺。尽管全球多地分布稀土资源,其他国家也具备一定提炼能力,但唯有中国掌握符合军工标准的高纯度稀土精炼技术。失去中国稀土供应后,洛马生产的 F-35 战机性能频频不达标:2024 年,美军直接拒收数百架 F-35,大批隐形战机只能停放在基地“吃灰”;到2025 年,美方进一步削减F35订单,洛马的核心产品陷入“生产即滞销”的困境。
为摆脱稀土依赖,洛马曾尝试自救,却屡屡碰壁。它先是与澳大利亚稀土企业莱纳斯合作,可对方不仅产能不足,提纯技术远未达到军工标准,还因工艺落后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根本无法满足战机生产需求。
无奈之下,洛马只能向美国政府求助,推动本土稀土开采,并自掏腰包投资相关企业。但稀土精炼技术的突破与完整产业链的搭建,绝非短时间内能实现,美国若有成熟的本土产业链,也不会长期依赖中国稀土,更不会为了稀土问题不得不与中国谈判。
一番折腾后,洛马始终未能找到可靠的稀土替代来源,而全球九成稀土精炼依赖中国的现状,更是让其陷入“无米之炊”的绝境。
生产受阻直接引发连锁反应,洛马的市场地位与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在中国市场,其收入因反制措施断崖式下跌;在国际市场,中东、东南亚等地的客户因洛马交付能力下降、成本上涨,纷纷取消或调整订单,市场份额不断缩水。
更致命的是,在美军下一代舰载隐身战斗机(六代机)竞标中,洛马因供应链问题与技术稳定性不足,尚未正式加入便被挡在门外,彻底错失未来军工市场的核心赛道。
如今,洛马手上还有订单因原料和零部件短缺无法交付,曾经的全球军工巨头,正为自己当初的 “双面操作” 和对中方反制的轻视,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