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

安卓版本 苹果版本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报

鲍宇清:团圆之味,才是最好的中秋味|中原作家

时间:2025-10-04 07:30:08 点击: 【字体:

中秋临近,逛超市的时候,明显感觉这两年的月饼悄悄“变”了。往年那些镶金带银、价格令人咋舌的礼盒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方的礼盒包装和更为精简的分量。其实这变化早有来头,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今年又进一步加强市场巡查,就是想让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的定位,回归传统文化本来的样子。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产品形态也在不断更新。月饼产业发展至今,一些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礼盒,逐渐成为市场新宠。8月底,朋友圈里的私房烘焙店主陆续推出中秋伴手礼,其中一款名为“风物颂”的礼盒让我尤为心动。盒内附有一张印着敦煌舞者的圆形卡纸,插上手柄可作团扇,将其置于盒盖中央还可旋转,原本静态的舞姿便可动起来。这款礼盒内含8个可自选口味的月饼,定价也不算贵,既有新意,又显诚意。

回想起小时候礼尚往来收到的月饼,个头略大、口感甜腻,往往只在中秋当晚全家分食一枚,剩下的几乎都由老人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当作零食慢慢吃完。如今,家人反而开始购买传统酥皮月饼。它们包装简单,有的用黄色牛皮纸,有的用粉色油纸,表面常常沁出油点,一卷一卷的,一口咬下去酥得掉渣,口味也丰富多样。爱吃咸的有鲜肉、椒盐,爱吃甜的有豆沙、黑芝麻;当然还有五仁口味,仍是少数家庭成员的心头好。

去年,母亲网购了一款黑芝麻酥皮月饼,口感酥松不粘牙、味道香甜不腻人。她说,这就是她小时候的月饼味道。尝过之后,我也十分喜欢。不知是年龄增长让我学会去繁就简,爱上这一口传统味,还是这样的传统风味其实一直就在身边,只是我们迟迟没有发现。

如今,月饼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了连接记忆与当下、传统与创新的纽带。我们开始懂得,最好的礼物不是最贵的,而是最用心的。因为中秋的核心从来都是“团圆”二字。月饼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有多贵,而是因为它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外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一定需要高昂的价格来彰显心意。一张圆桌,一壶清茶,几个朴素却诚意满满的月饼,就足以让中秋之夜变得温暖而完整。

来源:吴报评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