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五年,我一直和小学生打交道,突然要去初中任教,压力不小。但这是学校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我会迎接这个挑战。”——一位即将转岗的小学教师坦言。
2025年8月,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教育局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将遴选30名小学教师到初中学校任教。这不是孤例。江西丰城市、湖北鄂州市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人员调整。
学生潮的“逆流”正在悄然改变教师队伍的格局。
小学教师过剩,初中师资告急
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在人口流动和学龄结构变化的浪潮下日益凸显。
随着初中招生人数连续4年增长,多地出现了“小学教师过剩,中学师资不足”的尴尬局面。长汀县在公告中直言,这一举措是为了“解决中学扩容后师资紧缺问题”。
教师编制的调整遵循“城区到城区,农村到农村”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转岗教师的地理适应困难。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转岗带来的挑战。
转岗教师的“跨界”挑战
“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上都有很大差异。”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教师表示,“小学老师更注重习惯养成和基础夯实,而初中教学则需要更强的学科专业性和对青少年心理的理解。”
转岗教师面临三重挑战:
- 知识体系的升级:从全科教学到专业分科,需要更精深的学科知识
- 教学方法的转变:从呵护式教育到自主性学习引导
- 心理适应的跨越:面对青春期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
教育均衡的“活棋”
然而,这步“棋”实际上有其内在逻辑。
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通常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课堂管理经验,这些是跨学段教学的良好基础。
关键在于,各地教育局是否为转岗教师提供了系统的培训和支持?长汀县的做法是“遴选”,暗示着一种择优而选的思路,但后续支持同样重要。
人口变动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思考
这一现象背后,是更深层的人口结构变化。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和人口流动,不同地区的学龄人口结构正在重塑。
教育资源调配需要前瞻性和灵活性。教师转岗是一种应急之策,还是长期趋势?答案可能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以下问题:
- 教师培养体系是否应增加跨学段培训内容?
- 教师编制管理能否更加动态和灵活?
-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如何更精准预测人口变化?
教师的韧性与教育未来
“跨界”教师现象展现了教育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凸显了教师群体的专业韧性和适应性。
当一位小学教师站在初中讲台上,她带去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学生长期发展的理解。这种学段衔接的经验,或许正是当前教育所需要的。
教育不是流水线,教师也不是固定岗位的工人。当学生潮流向改变,教师的流动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