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5日消息(记者韩雨晨)日前,全国首座原址原位原物地铁车站博物馆暨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文物展厅正式对外开放。
开馆首日,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工艺展示区,裸露的钢结构支架与弹簧装置引发了市民浓厚兴趣,纷纷打卡拍照。“原来地铁的震动就是被这个弹簧隔震装置化解的啊!”一位家住在附近的张大姐感慨道,“住了大半辈子东南角,天天坐地铁,听说要建文物展厅,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
市民前来拍照打卡(央广网发 天津地铁集团供图)
夯土层的肌理、砖瓦筑基的智慧、护城河的遗迹,与地下飞驰的地铁列车形成时空交响。“这些土层剖面也太直观了,旁边还有标注,书本上的历史‘立’在眼前了。”一位戴着眼镜的大学生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对同伴说道,“这就是活生生的历史书。”
据了解,这场“与历史对话”的工程,不仅让沉睡的元明清遗存重见天日,更树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与文化遗产共生的“天津方案”,开创了地铁空间与文化遗产共生的先河。天津市通过文物展厅的“文化锚点”,不仅让老城厢的历史可触可感,更以地铁流量为纽带,将古文化街的非遗体验、仁恒伊势丹的现代消费、夜市的烟火气串联成环,形成“看展—逛古街—品美食—购潮物”的消费闭环。这种“以点带面”的联动,既让地铁从交通载体升级为文化体验入口,也为历史街区注入年轻消费力,成为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城市更新范例。
乘客刘先生兴奋地说:“这儿就像是个文化客厅,以后带外地朋友先看咱天津历史,再去逛古文化街和商业区,文旅新动线,不错不错!”
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剖面(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全国首座原址原位原物地铁车站博物馆的开放,不仅为天津市民增添了一处了解城市历史的新场所,更创新性地将地铁出行与文化遗产体验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