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唐国明,竟然从程高本后40回,把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找到了:附85、86回在线
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第85、86回在线
【正文在本文第一张图片下】
————————————————————————————————
————————————————————————————————
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校对、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2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文句汇校标注、一点精选脂批、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列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 dn(m+n)=d(mn+ n²);当两组数中间的等差数项数m为0时,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一律是d的等差数列,且相互是连续数,其和差则为b=dn²。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数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
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第85、86回在线
———————————————————————————————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龙复祸放流刑
————————————————————
话说赵姨娘正在屋里抱怨贾环,只听贾环在外间屋里发话道:“我不过弄倒了药铞子,洒了一点子药,丫头子又没就死了,值得他也骂我,你也骂我,赖我心坏,把我往死里遭踏。等着我明儿还要那小丫头子的命呢,看你们怎么着!只叫他们提防着就是了。”赵姨娘赶忙从里间出来,握住他的嘴说道:“你只管信口胡唚,叫人家先要了我的命!”娘儿两个吵了一回。凤姐听见他们娘儿的话,越想越气。赵姨娘也不着人过来安慰凤姐一声。过了几天,巧姐也好了。两边结怨比从前更加了一层。
一日林之孝进来回道:“今日是北静郡王生日,请老爷的示下。”贾政吩咐道:“按向年旧例,回大老爷知道,送去就是了。”林之孝答应了,自去办理。不一时,贾赦过来同贾政商议,说定带贾珍、贾琏、宝玉去与北静王拜寿。别人还不理论,惟有宝玉素日仰慕北静王的容貌威仪,巴不得常见才好,遂连忙换了衣服,跟着来到北府。贾赦贾政递了职名候谕。不多时,里面出来一个太监,手里掐着数珠,见了贾赦贾政,笑嘻嘻的说道:“二位老爷好。”贾赦贾政也都赶忙问好。他兄弟三人也过来问了好。太监道:“王爷叫请进去呢。”于是爷儿五个跟着太监进入府中,过了两层门,转过一层殿去,里面方是内宫门。刚到门前,大家站住,太监先进去回王爷去了。这里门上小太监都迎着问了好。一时太监出来,说了个“请”字,爷儿五个肃敬跟入。只见北静郡王穿着礼服,已迎到殿门廊下。贾赦贾政先上来请安,捱次便是珍、琏、宝玉请安。北静郡王单拉着宝玉道:“久不见你,很是惦记。”又问道:“你那块玉儿可好?”宝玉躬着身打着一半千儿回道:“都好。”说着,几个老公打起帘子说“请”, 北静王自己先进去,然后贾赦等躬着身跟进去。先是贾赦请北静王受礼,北静王说了两句谦辞,贾赦早已跪下,次及贾政等捱次行礼,自不必说。北静王吩咐了太监带贾赦等去好生款待,单留宝玉在这里说话。给贾宝玉赏了坐,北静王道:“今日你来,没什么好东西给你吃的。”正说着,小太监进来,呈上贾赦等谢宴并请午安的帖子来。北静王略看了一看,递给小太监,笑了一笑。小太监又回道:“这贾宝玉,王爷单赏的饭预备了。”北静王命太监带了宝玉到一所极小巧精致的院里,派人陪着吃了饭。宝玉又过来谢了恩。北静王又说了好些话儿,说道:“我前次见你那块玉倒有趣儿,回来说了个式样,叫他们也作了一块来。今日你来得正好,就给你带回去顽罢。”命小太监取来,亲手递给宝玉。宝玉接过来捧着,又谢了,然后退出。北静王又命两个小太监跟出来,宝玉才同着贾赦等回来了。
这里贾赦贾政带着他三人回来见过贾母,请过了安,说了一回府里遇见的人,都退出来了,独有宝玉在贾母那边,一面述说北静王待他的光景,并拿出一块北静王送他的与他戴着的那块一模一样的玉来。大家看着笑了一回。贾母命人:“给他收起去,别丢了。”又对宝玉说:“这玉也是你将来的命根子,也是我们这个家的命根子。你那块玉好生带着,别闹混了。”宝玉在项上摘了下来,说:“比起来,两块玉差远着,那里混得过。我正要告诉老太太,前儿晚上我睡的时候把玉摘下来挂在帐子里,他竟放起光来了,满帐子都是红的。”贾母说道:“又胡说了,帐子的檐子是红的,灯光照着,自然红是有的。”宝玉道:“不是。那时候灯已灭了,屋里都漆黑的了,还看得见他。”邢王二夫人抿着嘴笑。凤姐道:“这是喜信发动。”宝玉道:“什么喜信?”贾母道:“你不懂得。今儿闹了一天,你歇歇去,别在这里说呆话。”宝玉又站了一回儿,才回园中去了。
宝玉回到自己房中,告诉袭人道:“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袭人想了想,笑了一笑道:“这个我也猜不着。刚才说这些话时,林姑娘在跟前没有?”宝玉道:“林姑娘才病起来,这些时何曾到老太太那边去。”正说着,只听外间屋里麝月与秋纹拌嘴。袭人道:“你两个又闹什么?”麝月道:“我们两个斗牌,他赢了我的钱他拿了去,他输了钱就不肯拿出来。这也罢了,他倒把我的钱都抢了去了。”宝玉笑道:“几个钱什么要紧,傻丫头,不许闹了。”说得两个人都咕嘟着嘴坐着去了。这里袭人打发宝玉睡下。
却说袭人听了宝玉方才的话,也明知是给宝玉提亲的事。恐宝玉每有痴想,这一提起不知又招出他多少呆话来,所以故作不知,自己心上也是头一件关切的事。夜间躺着想了个主意,不如去见见紫鹃,看他有什么动静,自然就知道了。次日一早起来,打发宝玉上了学,自己梳洗毕,慢慢的走到潇湘馆来。紫鹃正在那里掐花呢,见袭人进来,笑嘻嘻的道:“姐姐屋里坐着罢。”袭人坐下道:“妹妹掐花儿?姑娘呢?”紫鹃道:“姑娘才梳洗完了,等着温药呢。”紫鹃一面说着,一面同袭人进来。见了黛玉正在那里拿着一本书看。袭人陪着笑道:“姑娘怨不得劳神,起来就看书。我们宝二爷念书若能象姑娘这样,岂不好了。”黛玉笑着把书放下。雪雁已拿着个小茶盘,盘里托着一钟药,一钟水,小丫头在后面捧着痰盒漱盂进来。原来袭人来时要探探口气,坐了一回,无处入话,又想着黛玉最是多心,探不成消息再惹着了他倒是不好,又坐了坐,搭讪着辞了出来。将到怡红院门口,只见两个人在那里站着。袭人不便往前,那一个早看见了,连忙跑过来。袭人一看,是锄药,问:“你作什么?”锄药道:“刚才芸二爷来了,拿了个帖儿,说给咱们宝二爷瞧的,在这里候信。”袭人道:“宝二爷天天上学,你难道不知道,还候什么信呢。”锄药笑道:“我告诉他了。他叫告诉姑娘,听姑娘的信呢。”袭人正要说话,只见那一个也慢慢的蹭了过来,细看时,就是贾芸,溜溜湫湫往这边来了。袭人见是贾芸,连忙从锄药手里拿过帖,向锄药道:“你告诉说知道了,回来给宝二爷瞧去。”贾芸原要过来和袭人说话,无非亲近之意,又不敢造次,只得慢慢踱来。相离不远,不想袭人说出这话,自己也不好再往前走,只好站住。这里袭人已背脸往怡红院里去了。贾芸只得怏怏而回,同锄药去了。
晚间宝玉回房,袭人便回道:“今日廊下小芸二爷来了。”宝玉道:“作什么?”袭人道:“他有个帖儿给你。”宝玉道:“在那里?拿来我看看。”麝月便走去在里间屋里书架子上头拿了来。宝玉接过看时,上面皮儿上写着“叔父大人安禀”。宝玉道:“这孩子怎么又不认我作父亲了?”袭人道:“又是怎么了?”宝玉道:“前些年他送我白海棠时称我作‘父亲大人’,今日这帖子封皮上写着‘叔父’二字。”袭人道:“他也不害臊,你也不害臊。他那么大了,倒认你作父亲?你正经连个——”刚说到这里,脸一红,微微一笑。宝玉也觉得了,便道:“这倒难讲。俗语说:‘和尚无儿,孝子多着’,只是我看着他还伶俐入心,才这么着,他不愿意,我还不希罕。”说着,一面拆那帖儿,袭人笑道:“小芸二爷也有些鬼鬼头头的。什么时候又要看人,什么时候又躲躲藏藏的,也是个心术不正的货。”宝玉只顾拆开看那字儿,也不理会袭人这些话。袭人见他看帖儿,皱一回眉,又笑一笑,又摇摇头,后来光景竟大不耐烦起来。袭人等他看完了,问道:“是什么事情?”宝玉也不答言,把帖子已经撕作几段,袭人见这般光景,也不再问,便问宝玉吃了饭还看书不看。宝玉道:“可笑芸儿这孩子竟这样混账。”袭人见他答非所问,微微的笑着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宝玉道:“咱们吃饭。吃了饭歇着,心里闹得怪烦的。”说着叫小丫头子点了一个火来,把撕的帖儿烧了。
一时小丫头们摆上饭来。宝玉只是怔怔的坐着,袭人连哄带骗催他,他吃了一口饭,便搁下了,仍是闷闷的歪在床上。一时间,忽然掉下泪来。此时袭人麝月都摸不着头脑。麝月道:“好好儿的,这又是为什么?都是什么云儿雨儿的,不知什么事弄了这么个浪帖子来,惹得这么傻了似的,哭一会子,笑一会子。要天长日久闹起这闷葫芦来,叫人怎么受得住。”说着,竟伤起心来。袭人在旁边由不得要笑,劝道:“好妹妹,你也别骂人了。他一个人就够受了,你又这么着。他那帖子上的事难道与你相干?”麝月道:“鬼知道他帖儿上写的是什么。要那么说,只怕倒与你相干。”袭人还未答言,只听宝玉在床上噗哧的一声笑了,爬起来抖了抖衣裳,说:“咱们睡觉,别闹了。明日我还得起早念书去。”说着便躺下睡了。一宿无话。
次日宝玉起来,往家塾里去。走出院门,忽然想起,急忙转身回来叫:“麝月姐姐!”麝月答应着出来问道:“怎么又回来了?”宝玉道:“今日芸儿来了,告诉他别在这里闹,再闹就回老太太和老爷去。”麝月答应了。宝玉转身,刚往外走着,快到二门口时,只见一个小丫头带着贾芸慌慌张张往里来,看见宝玉连忙请安,说:“叔叔大喜。”宝玉估量着是昨日那件事,说道:“你也不管人心里有事没事,只管来搅。”贾芸陪笑道:“叔叔不信只管瞧去,人都来了。”宝玉一听,越发急了,说道:“这是那里的话!”正说着,只听外边一片声嚷起来。贾芸道:“叔叔听,这不是?”宝玉越发心里狐疑起来,只听一个人嚷道:“你们这些人好没规矩,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在这里混嚷。”那人答道:“谁叫老爷升了官,怎么不叫我们来吵喜。别人家盼着吵还不能吵呢。”宝玉听了,才知道是贾政升了郎中,人来报喜的。连忙要走时,贾芸赶着说道:“叔叔乐不乐?叔叔的亲事要——”宝玉红了脸,啐了一口道:“呸!没趣儿的东西!还不快走。”贾芸把脸红了道:“这有什么的,我看你老人家就不——”宝玉沉着脸道:“就不什么?”贾芸未及说完,也不敢言语了。
宝玉来到家塾中,只见代儒笑着说道:“我才刚听见你老爷升了,放你一天假。你年纪不小了,虽不能办事,也当跟着你大哥他们学学才是。”宝玉答应着回来。刚走到二门口,只见李贵走来迎着,旁边站住笑道:“奴才才要到学里请去。刚才老太太打发人出来叫奴才去给二爷告几天假,听说还要唱戏贺喜,二爷就来了。”说着,宝玉自己进去。进了二门,只见满院里丫头老婆都是笑容满面,见他来了,笑道:“二爷这早晚才来,还不快进去给老太太道喜去。”宝玉笑着进了房门,只见黛玉挨着贾母左边坐着,右边是湘云。地下邢王二夫人。探春、惜春、李纨、凤姐、李纹、李绮、邢岫烟一干姐妹,都在屋里,只不见宝钗、宝琴、迎春三人。宝玉此时喜得无话可说,忙给贾母道了喜,又给邢王二夫人道喜,一一见了众姐妹,向黛玉笑道:“妹妹身体可大好了?”黛玉微笑道:“大好了。听说你身子也不安?”宝玉道:“可不是,我那日夜里心里忽然疼起来,这几天刚好些就上学,也没得空过去看妹妹。”黛玉不等他说完,早扭过头和探春说话去了。凤姐在地下站着笑道:“你两个那里象天天在一处的,倒象是客一般,有这些套话,可是人说的‘相敬如宾’了。”说得大家一笑。林黛玉满脸飞红,又不好说,又不好不说,迟了一回儿,才说道:“你懂得什么?”众人越发笑了。凤姐一时回过味来,才知道自己出言冒失,正要拿话岔时,只见宝玉忽然向黛玉道:“林妹妹,你瞧芸儿这种冒失鬼。”说了一句,方想起什么来,便不言语了。招得大家又都笑起来,说:“这从那里说起。”黛玉也摸不着头脑,也跟着讪讪的笑。宝玉无可搭讪,又说道:“可是刚才我听见有人要送戏?”大家都瞅着他笑。凤姐儿道:“你在外头听见,你来告诉我们。你这会子问谁?”宝玉说道:“我外头再去问问去。”贾母道:“别跑到外头去,你老子今日大喜,碰见你,又该生气了。”宝玉答应了个“是”,才出来了。
这里贾母问凤姐谁说送戏的话,凤姐道:“舅老爷那边说,后儿日子好,送一班新出的小戏给老太太、老爷、太太贺喜。”又笑着说道:“日子好,还该是好日子。”说着这话,瞅着黛玉笑。王夫人道:“什么好日子?后日莫不是外甥女儿的生日?”贾母想了一想,对黛玉说道:“我如今老了,什么事都糊涂了。亏了有我这凤丫头。既这么着,他舅舅家给咱们贺喜,你舅舅家就给你做生日。”说得大家都笑起来,凤姐说道:“老祖宗,林妹妹的生日可是明年二月十二日,同袭人是一日的,还早着呢。”贾母一听这话,便说:“就当是跟他舅舅一起随喜,赶一块儿提前过一个生日,凑个双喜临门不是更好。”说着,宝玉进来,听见这些话,越发乐得手舞足蹈。凤姐在心内叹息道:“老祖宗莫非忘了我前儿提的‘天配姻缘’的话。”又想道:“莫非是我误解了老祖宗的意思,要真是如此,我也不敢再自作主张,也只怪老天对这痴情儿女不公了。”
一时,大家都在贾母这边吃饭,热闹自不必说。饭后,贾政谢恩回来,给宗祠里磕了头,来给贾母磕头,站着说了几句话,出去拜客去了。这里接连着亲戚族中的人来来去去、闹闹穰穰、车马填门。
如此两日,已是庆贺之期。这日一早,王子腾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外头爷们都穿着宫服陪侍,亲戚来贺的约有十余桌酒。见贾母高兴,用琉璃戏屏隔开后厦,里面也摆下酒席。上首薛姨妈一桌,是王夫人宝琴陪着,对面老太太一桌,是邢夫人岫烟陪着,下面尚空两桌,贾母叫他们快来,一回儿,只见凤姐领着众丫头,都簇拥着林黛玉来了。黛玉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湘云、李纹、李纨都让他上首座,黛玉只是不肯。贾母笑道:“今日你坐了。”薛姨妈站起来问道:“今日林姑娘也有喜事?”贾母笑道:“是前儿大伙一句顽笑话,今儿让他沾他舅舅的喜气,给他提前多过一个生日。”薛姨妈道:“怎不告知我一声。”说着叫宝琴:“过来拜姐姐的寿。”闹热了一会,大家坐了。黛玉留神一看,独不见宝钗,问道:“宝姐姐可好?”薛姨妈道:“他原该来的,无人看家,所以不来给你祝寿了。”黛玉红着脸微笑道:“姨妈那里又添了大嫂子,怎么用宝姐姐看起家来?大约是他怕人多热闹,懒待来。我倒怪想他的。”薛姨妈笑道:“难得你惦记他。他也常想你们姐妹们,过一天我叫他来,大家叙叙。”说着,丫头们上来斟酒上菜,外面已开戏了。出场自然是一两出吉庆戏文,乃至第三出,只见金童玉女,旗幡宝幢,引着一个霓裳羽衣的小旦,头上披着一条黑帕,唱了一回儿进去了。众皆不识,听见外面人说:“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前因堕落人寰,几乎给人为配,幸亏观音点化,他就未嫁而逝,此时升引月宫。不听见曲里头唱的‘人间只道风情好,那知道秋月春花容易抛,几乎不把广寒宫忘却了!’”第四出是《吃糠》,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些海市蜃楼,好不热闹。
众人正在高兴时,忽见薛家的人满头满汗闯将进来,向薛蝌说道:“二爷快回去,并里头回明太太也请速回,家中有要事。”薛蝌道:“什么事?”家人道:“家去说罢。”薛蝌不及告辞就走了。丫头传进话去,薛姨妈骇得面如土色,即忙起身,带着宝琴,别了一声,即刻上车回去了。弄得内外愕然。贾母道:“咱们这里打发人跟过去听听,到底是什么事。”众人答应了个“是”。不说贾府依旧唱戏,单说薛姨妈回去,只见有两个衙役站在二门口,几个当铺里伙计陪着,说:“太太回来自有道理。”正说着,薛姨妈已进来了。衙役们见跟从着许多男、妇簇拥着一位老太太,知是薛蟠之母。看见这个势派,也不敢怎么,只得垂手侍立,让薛姨妈进去。
薛姨妈走到厅房后面,早听见有人大哭,却是金桂。头里进门时已经走着听见家人说了,吓得战战兢兢的,一面哭着,问:“到底是和谁?”家人回道:“太太此时且不必问那些底细,凭他是谁,打死了总是要偿命的,且商量怎么办才好。”薛姨妈赶忙走进来,宝钗迎出,满面泪痕,见了薛姨妈,便道:“妈妈听了先别着急,办事要紧。”薛姨妈同着宝钗进了屋子。一会,薛姨妈哭着出来问家人道:“还有什么商议?”家人道:“依小的们的主见,今夜打点银两同着二爷赶去和大爷见了面,就在那里访一个有斟酌的刀笔先生,许他些银子,先把死罪了结开,回来再求贾府去上司衙门说情。还有外面的衙役,太太先拿出几两银子来打发了他们。我们好赶着办事。”薛姨妈道:“你们找着那家子,许他发送银子,再给他些养济银子。”宝钗在帘内说道:“妈妈,使不得。这些事越给钱越闹得凶,倒是刚才小厮说的话是。”薛姨妈又哭道:“我也不要命了,赶到那里见他一面,同他死在一处就完了。”宝钗急得一面劝,一面在帘子里叫人“快同二爷办去”。丫头们搀进薛姨妈来。薛蝌才往外走,宝钗道:“有什么信打发人即刻寄了来,你们只管在外头照料。”薛蝌答应着去了。
这里宝钗方劝薛姨妈,那里金桂趁空儿抓住香菱,又和他嚷道:“平常你们只管夸他们家里打死了人一点事也没有,就进京来了的,如今撺掇得真打死人了。平日里只讲有钱有势有好亲戚,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唬得慌手慌脚的了。大爷明儿有个好歹不能回来时,你们各自干你们的去,撂下我一个人受罪便罢了!”说着,又大哭起来。这里薛姨妈听见,越发气得发昏。宝钗急得没法。正闹着,只见贾府中王夫人早打发大丫头过来打听。宝钗虽心知自己是贾府的人,一则尚未提明,二则事急之时,只得向那大丫头道:“此时事情头尾尚未明白,就只听见说我哥哥在外头打死了人被县里拿了去,也不知怎么定罪。刚才二爷才去,一半日得了准信,赶着就给那边太太送信去。你先回去道谢太太惦记着,底下我们还有多少仰仗那边爷们的地方。”丫头答应着去了。薛姨妈和宝钗在家抓摸不着事故首尾。
过了两日,只见小厮回来,拿了一封书交给小丫头拿进来。宝钗拆开看后,一一念给薛姨妈听了。薛姨妈拭着眼泪说道:“这么看起来,竟是死活不定了。”宝钗道:“妈妈先别伤心,等着叫进小厮来问明了再说。”一面打发小丫头把小厮叫进来。薛姨妈问小厮道:“你把大爷的事,细说与我听听。”小厮道:“我那一天晚上听见大爷和二爷说的,把我唬糊涂了。”未知小厮说出什么话来。
————————————————————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
话说薛姨妈听了薛蝌的来书,叫进小厮问道:“你听见你大爷说,到底是怎么就把人打死了?”小厮道:“小的也没听真切。那一日大爷告诉二爷说。”说着回头看了一看,见无人,才说道:“大爷说自从家里闹得特利害,大爷也没心肠了,要到南边置货去。这日想着约一个人同行,这人在咱们这城南二百多里地住。大爷找他去了,遇见在先和大爷好的那个蒋玉菡带着些小戏子进城。大爷同他在个铺子里吃饭喝酒,这当槽儿的尽着拿眼瞟蒋玉菡,大爷就有了气。后来蒋玉菡走了。第二天,大爷就请找的那个人又去那铺子里喝酒,酒后想起头一天的事来,叫那当槽儿的换酒,那当槽儿的来迟了,大爷就骂起来,拿起酒碗要照他打去,谁知那个人也是个泼皮,把头伸过来叫大爷打。大爷拿碗就砸他脑袋一下,他就冒了血,躺在地下,头里还骂,后头就不言语了。”薛姨妈道:“怎么也没人劝劝?”小厮道:“这个没听见大爷说,小的不敢妄言。”薛姨妈道:“你先去歇歇罢。”小厮答应出来。这里薛姨妈自来见王夫人,托王夫人转求贾政。贾政问了前后,也只好含糊应了,只说等薛蝌递了呈子,看本县怎么批了再作道理。
这里薛姨妈又在当铺里兑了银子,叫小厮赶着去了。三日后果有回信。薛姨妈接着了,即叫小丫头告诉宝钗,宝钗连忙过来看了。
几日后,薛蝌一径回到家,见了薛姨妈,陈说知县怎样徇情,怎样审断,终定了误伤,将来尸亲那里再花些银子,一准赎罪,便没事了。薛姨妈听说,暂且放了心,说:“正盼你来家中照应。贾府里本该去谢,况且周贵妃薨了,他们天天进去,家里空落落的。我想着要去替姨太太那边照应照应作伴儿,只是咱们家又没人。你这回来得正好。”薛蝌道:“我在外头原听见说是贾妃薨了,才赶回来的。我们元妃好好儿的,怎么说死了?”薛姨妈道:“原病过一次,也就好了。这回又没听见元妃有什么病。只闻那府里头几天老太太不大受用,合上眼便看见元妃娘娘。众人都不放心,直至打听起来,又没有什么事。到了大前儿晚上,老太太亲口说是‘怎么元妃独自一个人到我这里?’众人只道是病中想的话,总不信的。老太太又说:‘你们不信,元妃还与我说是‘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众人都说:‘谁不想到?这是有年纪的人思前想后的心事。’也不当件事。恰好第二天早起,里头吵嚷出来说娘娘病重,宣各诰命进去请安。他们就惊疑得了不得,赶着进去了。他们还没有出来,我们家里已听见周贵妃薨逝了。你想外头的讹言,家里的疑心,恰碰在一处,可奇不奇!”宝钗道:“在家里的,一听见‘娘娘’两个字,也就都忙了。这两天那府里的丫头婆子来说,他们早知道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说:‘你们那里拿得定?’他们说道:‘前几年正月,外省荐了一个算命的,说是很准。那老太太叫人将元妃八字夹在丫头们八字里头,送出去叫他推算。他独说这正月初一日生日的那位姑娘只怕时辰错了,不然真是个贵人,也不能在这府中。去的人说,不管他错不错,照八字算去。先生便说,甲申年正月丙寅这四个字内有伤官败财,惟申字内有正官禄马,这就是家里养不住的,也不见什么好。这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虽是比肩,那里知道愈比愈好,就象那个好木料,愈经斫削,才成大器。独喜得时上什么辛金为贵,什么巳中正官禄马独旺,这叫作飞天禄马格。又说什么日禄归时,贵重得很,天月二德坐本命,贵受椒房之宠。这位姑娘若是时辰准了,定是一位主子娘娘。这不是算准了!我们还记得说,可惜荣华不久,只怕遇着寅年卯月,这就是比而又比,劫而又劫,譬如好木,太玲珑剔透,本质就不坚了。他们把这些话都忘记了,只管瞎忙。我才想起来告诉我们大奶奶,今年是寅年。还没到卯月……’”宝钗尚未说完,薛蝌急道:“且不要管人家的事,既有这样个神仙算命的,我想哥哥今年什么恶星照命,遭这么横祸,快开八字与我给他算去。”宝钗道:“他是外省来的,不知如今在京不在了。”说着,便打点薛姨妈往贾府去。
薛姨妈到了那里,只有李纨探春等在家接着,问道:“大爷的事怎么样了?”薛姨妈道:“看来也到不了死罪。”听薛姨妈这般说,大家这才放下了心。探春道:“昨晚太太想着说,上回家里有事,全仗姨太太照应,如今你自家有事,也难提了。”薛姨妈道:“我在家里也是难过,只是你大哥遭了事,心里只是不放心。你二兄弟又办事去了,家里你姐姐一个人,中什么用?媳妇又不大晓事,所以不能脱身过来。目今那里的知县也正为预备周贵妃的差事,不得了结案件,你二兄弟回来了,我才得空过来看看。”李纨道:“请姨太太这里住几天更好。”薛姨妈点头道:“我也要在这边给你们姐妹们作作伴儿,就只你宝妹妹冷静些。”惜春道:“姨妈惦着,为什么不把宝姐姐也请过来呢?”薛姨妈笑着说道:“使不得。”惜春道:“怎么使不得?”李纨道:“你不懂的,人家家里如今有事,怎么来得。”惜春也信以为实,不便再问。正说着,贾母等回来。见了薛姨妈,也顾不得问好,急问薛蟠的事。薛姨妈细述了一遍。宝玉在旁听见什么蒋玉菡一段,当着众人不问,心里打量“他既回了京,怎么不来瞧我?”又见宝钗不过来,不知怎么个原故。心内正呆呆的想,恰好黛玉来请安,宝玉便同着姐妹们在老太太那里吃了晚饭。大家散了,薛姨妈将就住在老太太的套间屋里。
宝玉回到自己房中,换了衣服,忽想起蒋玉菡给的汗巾,向袭人道:“你那一年没有系的那条红汗巾子还有没有?”袭人道:“我搁着,问他做什么呢?”宝玉道:“我白问问。”袭人道:“你没有听见,薛大爷相与这些混账人,闹到人命关天。你还提那些作什么?这样白操心,倒不如静静的念念书,把没要紧的事撂开才好。”宝玉道:“我偶然想起,有也罢,没也罢,我白问一声,你就有这些话了。”袭人笑道:“并不是我多话。一个人知书达理,就该往上巴结。就是心爱的人来了,也叫他瞧着喜欢尊敬才是。”宝玉被袭人一提,说:“了不得,方才我在老太太那边,看见人多,没有与林妹妹说话。他也不曾理我,散的时候他先走了,此时必在屋里,我去去就来。”说着就走。袭人道:“这都是我提头儿,倒招起你的高兴来了。”宝玉也不答言,低着头,一径走到潇湘馆来。
却说宝玉低着头,一径走来。只见黛玉靠在桌上看书。宝玉走到跟前,笑说道:“妹妹做什么呢!”一面瞧着黛玉看的那本书。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有的象“芍”字,有的象“茫”字,也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个把“勾”字里的“厶”换成个“五”的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一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看着又奇怪,又纳闷。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宝玉道:“琴谱怎么不知道,为什么上头的字一个也不认得。妹妹你认得?告诉我罢。”黛玉道:“不认得瞧他做什么?”宝玉道:“我不信,从没有听见妹妹会抚琴。我们书房里挂着好几张琴,前年来了一个清客先生叫做什么嵇好古,老爷烦他抚一曲。他取下琴来说,都使不得,还说:‘老先生若高兴,改日携琴来请教。’想是我们老爷也不懂,他便不来了。”黛玉道:“我何尝真会。前日身上略觉舒服,在大书架上看有一套琴谱,上头讲的琴理甚通,手法说得明白,我在扬州也曾学过,看那几篇没有曲文,只有操名。我又到别处找了一本有曲文的。究竟怎么算弹得好,书上说:‘鼓琴能来风雷龙凤,操高山流水能得遇知音’才算好。”说到这里,眼皮儿微微一动,慢慢的低下头去。宝玉便道:“实在有趣,只是我才见上头的字都不认得,你教我几个罢。”黛玉道:“这不用教的,明白人一说便知道。”宝玉道:“我是个糊涂人,得教我那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个把‘勾’字里的‘厶’换成个‘五’的字,”黛玉笑道:“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这一把‘勾’字里的‘厶’换成个‘五’的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还有吟、揉、绰、注、撞、走、飞、推等法。”
两个人正说着,紫鹃进来,看见宝玉笑说道:“宝二爷,今日这样高兴?”宝玉说:“妹妹讲究得叫人顿开茅塞。”紫鹃道:“不是为这个,说的是二爷到我们这边来的话。”宝玉道:“先时妹妹身上不舒服,我怕闹得他烦,再者我又上学——”紫鹃不等说完,便道:“姑娘也是才好,二爷既这么说,坐坐也该——”黛玉笑道:“这些算什么。你只管说,人家只管不懂。”宝玉站起来道:“明儿我告诉三妹妹和四妹妹学去。”黛玉笑道:“人家学会了,你又不懂,可不是对牛弹琴。”宝玉红了脸一笑,紫鹃雪雁也都笑了。宝玉于是走出门来,只见秋纹带着小丫头捧着一盆兰花来说:“太太那边有人送了四盆兰花来,里头有事没有空儿顽,叫给二爷一盆,林姑娘一盆。”黛玉过来看时,见有几枝双朵儿的,心中忽然一动,也不知是喜是悲,便呆呆的呆看。那宝玉此时一心只在琴上,便说:“妹妹有了兰花,就可以做《猗兰操》了。”黛玉听了,回到房中,看着花,想到“草木当春,花鲜叶茂,怎禁得风催雨送。”想到那里,不禁又滴下泪来。紫鹃在旁看见这般光景,想不出原故来。方才宝玉在这里那么高兴,如今好好的看花,怎么又伤起心来。正愁着没法儿解,只见宝钗那边来人。不知又为何事。
———————————————————————————————
———————————————————————————————
至于我唐国明是怎样从《红楼梦》程本后40回以考古的方式再现找到的曹雪芹文笔的,看看下面的例子就知:
(1)、在程本原文第81回第一段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曹文过程的展示:
注意:下文“<>”内的是删除的字句,“()”内的是还原的字句,“【】”内的是还原式添加的字句,其余的是曹雪芹原文笔。
且说迎春归去之后,邢夫人象没有这事,倒是王夫人抚养了一场,<却甚实伤感,在房中自己叹息了一回。>(正在房中叹息。)<只>见宝玉走来,<看见王夫人>脸上似有泪痕,也不敢坐,只在旁边站着。【待】王夫人叫他坐下,宝玉才捱上炕来,就在王夫人身旁坐了。王夫人见他呆呆的瞅着,似有欲言不言的光景,便道:“你又为什么这样呆呆的?”宝玉道:“<并不为什么,只是昨儿听见>二姐姐这种光景,<我实在替他受不得。虽不敢告诉老太太,却这两夜只是睡不着。我想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那里受得这样的委屈。况且二姐姐是个最懦弱的人,向来不会和人拌嘴,偏偏儿的遇见这样没人心的东西,竟一点儿不知道女人的苦处。”说着,几乎滴下泪来。王夫人道:“这也是没法儿的事。俗语说的,‘嫁出去的女孩儿泼出去的水’,叫我能怎么样呢。”宝玉道:“我昨儿夜里倒想了一个主意:>咱们索性回明了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来,还叫他紫菱洲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顽,省得受孙家<那混帐行子>的气。等他来接,咱们硬不叫他【回】去。由他接一百回,咱们留一百回,只说是老太太的主意。这<个>岂不好<呢>!”王夫人听了,又好笑,又好恼,说道:“你又发了呆气了,混说<的是什么>(胡道)!大凡做了女孩儿,终久是要出门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那里顾得,也只好看他自己的命运,碰得好就好,碰得不好也就没法儿。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呢。况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妇,孙姑爷也还是年轻的人,各人有各人的脾气,新来乍到,自然要有些扭别的。过几年大家摸着脾气儿,生儿长女以后,那就好了。>你断断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说起半个字,我知道了是不依你的。<快去干你的去罢,不要在这里混说。>(快回园看你的书去,不要再在这里为你二姐姐的事瞎耽误工夫,仔细老爷又问你书。)”说得宝玉<也>不敢作声,坐了一回,无精打彩的出来<了>。憋着一肚子闷气,无处可泄,走到园中,【便】一径往潇湘馆来。
(2)、从程本原文第81回第一段再现出来的曹文正文:
且说迎春归去之后,邢夫人象没有这事,倒是王夫人抚养了一场,正在房中叹息,见宝玉走来,脸上似有泪痕,也不敢坐,只在旁边站着。待王夫人叫他坐下,宝玉才捱上炕来,就在王夫人身旁坐了。王夫人见他呆呆的瞅着,似有欲言不言的光景,便道:“你又为什么这样呆呆的?”宝玉道:“二姐姐这种光景,咱们索性回明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来,还叫他紫菱洲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顽,省得受孙家的气。等他来接,咱们硬不叫他回去。由他接一百回,咱们留一百回,只说是老太太的主意。这岂不好!”王夫人听了,又好笑,又好恼,说道:“你又发了呆气了,混说胡道,大凡做了女孩儿,终久是要出门子嫁到人家去,你断断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说起半个字,我知道了是不依你的。快回园看你的书去,不要再在这里为你二姐姐的事瞎耽误工夫,仔细老爷又问你书。”说得宝玉不敢再作声,坐了一回,无精打彩的出来。憋着一肚子闷气,无处可泄,走到园中,便一径往潇湘馆来。
———————————————————————————————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零乡》一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他们与每个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皇帝的形形色色人,在长城要塞上交集,共同演绎出一部跨越几千年的史诗。展现了无归的人类为了寻找归,而艰难奋进的历程。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通过“零乡”这一概念,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零乡>》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编辑

—————————————————————————————————————————————————

———————————————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数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字。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校对、纠正前八十回文本中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2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文句汇校标注、一点精选脂批、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另外,唐国明在数学上——
一、发现论证了等差数列3个新规律
1、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列,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dn(m+n)= d(mn+ n²)。如4、5、6前的1、2、3,与4、5、6后的7、8、9,和差就是:数差1×[(中间数组项数3×两边数组项数3)+两边数组项数3的平方]=18。如“14、16、18”前的6、8、10、12,与“14、16、18”后的20、22、24、26;和差就是:数差2×[(中间数组项数3×两边数组项数4)+两边数组项数4的平方]=56。这个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证明。“a、a+d、……、a+(m-1)d”前等差数列为:(a-nd) 、……、a- d ;“a、a+d、……、a+(m-1)d”后等差数列为:a+md 、a+md+d、……、a+md+(n-1)d;则:
b= { [ (a+md)+【a+md+(n-1)d】]×(n÷2)}-{ [ (a-nd)+(a-d)]×(n÷2)}= dn(m+n)=d(mn+n²)
若中间,间隔等差数,项数为1,即m=1时,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列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列,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 d(n+ n²),如4前的1、2、3;与4后的5、6、7,和差就是项数3加3的平方,为12。这个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证明。a前等差数列为:(a-nd) 、……、a- d ;a后等差数列为:(a+ d) 、……、a+nd;则:
b= { [ (a+d)+(a+nd)]×(n÷2)}-{ [ (a-nd)+(a-d)]×(n÷2)}= d(n+n²)
若中间,间隔等差数,项数为0,即m=0时,则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d相同,且相互是连续整数,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如1、2、3、4与5、6、7、8;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4的平方16。如2、3、4与5、6、7。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是9。如2、4、6和8、10、12,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2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是18。这个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证明。假如一组数为a、……、a+(n-1)d;另一组数为a+nd、……、a+(n+n-1)d,则:
b={【(a+nd)+[(a+(n+n-1)d)]】×(n÷2)}-[a+(a+(n-1)d)×(n÷2)]= d×n²。
综上所述,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列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列,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dn(m+n)= d(mn+ n²)。若中间,间隔等差数,项数为1,即m=1时,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列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列,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 d(n+ n²)。若中间,间隔等差数,项数为0,即m=0时,则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一律是d的等差数列,且相互是连续数,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
2、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与另一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相等。如:2、4、6、8与10、12、14、16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等于15、17、19、21与23、25、27、29,两组数之和的和差,都是32。
3、从1开始的,项数相同、数差是2,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奇数,一组数之和是另一组之和的3分之1。如1、3、5和7、9、11,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9:27。如1、3、5、7、9、11与13、15、17、19、21、23,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36:108。【可以不看的简单证明:设每组数的项数为n,即{ [1+【1+2(n-1)】]×(n÷2)}÷{(1+2n)+ [1+2n+2(n-1)]×(n÷2)}=1/3。】
二、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 发现“任一偶数t除以2”分别加、减同一个正整数q,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与其数对;且都逃不过以(t÷2)﹣q、t÷2、(t÷2)+q这样形式的等差数列分布规律。即哥德巴赫猜想“1+1”通用公式可为:t﹦[(t÷2)﹣q]+[(t÷2)+q] 。这一发现为哥德巴赫猜想1+1形式的成立提供了确定的支持。
三、 开创性的将3x+1猜想拓展为哲学模型,来解释宇宙万有的生成过程。通过“奇变递增为偶”和“偶变递减为奇”的运算规则,指出任何大于0的自然数最终都会落入一个特定的类似于3x+1猜想,“奇数x乘3加1,奇变递增为偶”和“偶数除以2的n次方,偶变递减为奇”的运算规则下,产生的4、2、1数字循环圈中,形成一种“万有总在途中”的通变模式。即:
……2x ↔ x ↔ (3x+1)÷2ⁿ ↔ …… ↔ 2ⁿ ↔ 4、2、1……
从而推导出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与演化,不可能来自于爆炸,而是遵循类似于3x+1猜想“奇变递增为偶,偶变递减为奇”的圈套生成,最终归于“4、2、1”循环模式的形式。即:宇宙不始于爆炸,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