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人们几千年,直到20世纪,随着“二里头文化”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出现,才证实了夏朝和商朝的王朝确实存在过。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夏商王位世系,现在正逐步得到考古学的验证,证明了古人对夏商王朝的叙述并非神话,而是事实。
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中华民族的起源,还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开端。然而,二里头文化最早的遗址出土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18世纪,这个时期属于夏朝的中后期以及商朝的前期,远晚于尧、舜、禹的时代。那么,夏朝前期的遗址究竟在哪里呢?为此,湖北的考古团队进行了深入的勘探,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大禹治水的传说上。或许这个传说能解释为何至今我们只找到了夏朝后期的遗址,而前期的遗址却至今未曾找到。

传说时代的洪水泛滥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道:“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大约四千二百年前,地球出现了一次“九星会聚”的天象,每当这种天象发生时,地球往往会遭遇气候异常,包括冰冻、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此时,全球气候温暖湿润,水位逐年上升,引发了一场灾难性的环境变化,导致了各族群之间的冲突,也成为了全球早期文明变迁、衰退甚至崩溃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处于龙山文化时代的各大氏族,面临着洪水灾难,迫切需要一位英雄人物来带领他们克服困境。尧、舜于是开始寻找能够治理洪水的能人。在这场困境中,大禹的父亲夏鲧被任命为治水的负责人。舜帝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但夏鲧花费了九年时间仍未能解决问题,洪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流域一片汪洋,水势汹涌。

面对如此困境,舜帝决定将治水的重任交给夏鲧的儿子大禹。大禹采取了与父亲完全不同的治水方式,他并非试图堵住洪水,而是采取疏导措施,最终取得了成功。虽然史书这样记载,但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那个时代的部落并没有足够的工具来治理黄河流域这么大的水系。因此,治水的事件更有可能是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而并非像史书中所描绘的那样规模庞大。随着口口相传,这一事件逐渐被夸大,变得更加戏剧化。

为什么说“只找到了半个夏朝”?

根据近些年的考古发现,除了二里头文化遗址,夏朝前期的遗址还包括王城岗遗址、新砦遗址、花地嘴遗址等。这些遗址的年代大致处于龙山文化晚期到二里头文化早期。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遗址的规模都相对较小,无论从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还是从建筑的规模来看,都比不上二里头文化遗址。比如王城岗遗址,被称为“禹都阳城”,它的面积仅为50万平方米,而二里头遗址则有300万平方米,前者甚至不到后者的六分之一。面积最大的另一处遗址新砦遗址,也只有100万平方米,和二里头文化的规模差距甚远。

在龙山文化晚期,很多文化遗址零星分布在中原地区,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心。这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尧舜禹所处的时代,虽然他们统领的部落是当时最强大的,但他们并没有强大的王权,无法完全吞并其他部落。各个部落在尧舜禹的领导下仍然保持独立性。因此,夏朝前期的遗址零散地出现在中原地区,而不像二里头文化那样,能找到一个象征着王权的巨大王城。这也从侧面表明,夏朝前期相对较弱,政治结构松散,由十三个血缘氏族组成的共同体。

因此,很难把这些遗址看作是一个强大王朝的象征,只有像二里头遗址那样庞大的遗址,才可能是夏朝的真正王都。大禹通过治水建立的强大王朝,其实只是后人根据传说进行的夸大。再者,在夏商周的断代工程中,考古学家往往避谈“大禹治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更像是神话,缺乏实质性的考古证据。若将大禹治水当作考古证据进行研究,恐怕会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夏朝的开始时间大致为公元前2070年。而湖北考古团队推测,大禹治水的时间至少在公元前1920年,比二里头文化的上限时间还晚了两百多年。即使考虑到夏文化的龙山文化,距公元前2070年仍然有一百年以上的时间差。因此,考古界往往忽视大禹治水这个神话,以免导致历史时间线混乱。
夏氏族的迁移导致了考古断层的现象

当大禹率领的部落南迁时,其他部落因洪灾而实力大减。保存了一部分实力的三苗部落向长江中游地区迁徙,恰好与大禹的部落相遇,战争一触即发。三苗是上古传说中的另一大部落,与炎黄部落和夏朝有过征战关系。考古资料表明,良渚文化遗址就是三苗部落留下的物质文化。
据《墨子》记载,大禹最终通过三苗部落的内乱加上洪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一历史事件也与湖北考古团队所发现的龙山文化现象相契合,龙山文化逐渐压制了石家河文化的生存空间,即史书上所称的“禹征三苗”。因此,其他部落不得不与大禹部落和平共处,后者成功占据了三苗部落的土地,这片土地更加适宜耕种和生存。

大禹的部落在此过程中逐渐远离了家乡,并最终建立了夏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夏朝的都城经历了多次迁移,这也是夏朝前期考古遗址缺失的原因之一。二里头文化的考古调查显示,二里头与中原龙山文化存在着继承关系,二里头逐渐吸收了周边其他部落的文化,并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各地,最终成为当时中华大地的文化中心。二里头文化的早期阶段对应的是夏朝的中后期,而非前期。

大禹治水后,夏族部落的南迁导致了夏朝的逐渐崛起。直到二百多年后,夏朝才在二里头建立起更强大的国家。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