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

安卓版本 苹果版本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管院开放麦 | “捏”出青春新模样:从芜湖面人爆火看文化传承的温度与力量

时间:2025-11-18 04:20:07 点击: 【字体:

近日,芜湖古城的 “捏面主理人” 王井洋凭借一双巧手爆火全网。他深耕面塑近四十载,打破传统印象,将流行 IP 与新潮审美融入指尖技艺,以 25 元的亲民价格、高还原度的定制作品,吸引无数人跨城排队等候。短视频的传播让这份 “指尖烟火” 收获亿万关注,既彰显了匠心坚守的力量,更印证了传统手艺与现代生活碰撞的无限可能,为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在芜湖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王井洋师傅的面人摊前总是人头攒动。指尖翻飞之间,一团普通的面团在他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变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拉布布”“水豚噜噜”。谁能想到,这位如今被聘为芜湖市“文旅推荐官”的民间艺人,曾经也坐过漫长的“冷板凳”?在潮流玩具和强势IP的冲击下,传统面人一度无人问津,摊位冷清,徒弟离去,前路迷茫。但王井洋没有放弃,他选择主动走近年轻人,了解他们的审美与喜好,将传统技艺与时代元素巧妙融合,最终在古城一角焕发新生。

王师傅的转型,为我们青年一代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一切成就,源于“冷板凳”上的坚守与“慢功夫”中的沉淀。这也让我深有共鸣——每每与同学们交谈,关于“冷门专业”与就业压力的焦虑与迷茫,常常是萦绕其间的话题;而王师傅的经历恰恰印证:没有永远的“冷门”,只有尚未被唤醒的“热忱”。当我们把个人所学与时代所需相结合,把青春梦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浪潮,每一个“冷门”都可能成为未来的“热门”。我们在图书馆的每一个深夜、实验室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为未来“捏”出一朵属于自己的“时代之花”。

王井洋师傅的成功,不仅源于他三十年的手上功夫,更在于他实现了传统与潮流的“双向奔赴”。他不再局限于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形象,而是主动研究年轻人喜爱的动漫角色,精准拿捏Labubu的九颗牙齿、水豚噜噜鼓鼓的脸颊等细节,让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无缝对接。网友纷纷称赞:“他捏的星星人有股聪明劲儿”“比图片还生动”。这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与创造性转化。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王师傅的面人摊启示我们:文化传承不是束之高阁的供奉,而是“用三十年的慢功夫,捏出我们喜爱的新模样”。我看到同学们在校园、暑期社会实践中以短视频传播非遗,创新用AI复原古建筑,用动漫演绎古诗词——这正是传统与当代的青春对话。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将文化基因融入生活、融入创作。

在短视频日均千万条、信息爆炸的今天,王井洋师傅的走红显得格外“反套路”。没有剧本、没有策划,只有古城角落里一方不足两平米的小摊,面团在他手中搓、捏、塑,几秒钟便成为栩栩如生的形象。这种“可触摸的文化”,比任何精美宣传片都更具穿透力——因为它带着人的温度。即便排队超过十小时、需求暴涨,王师傅依然坚持纯手工、每日限量、绝不涨价。这份对技艺的尊重与对初心的坚守,恰恰成为最动人的“流量密码”。

同学们,这正是“快时代”与“慢功夫”的辩证统一。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王师傅这样的“慢功夫”精神。正如我院团队为非遗品牌重塑、为用户体验而精益求精的坚守,作为Z世代,我们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创新发展的推动者。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闭门造车、盲目追随,而是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用创新思维激活其当代价值。当我们在专业学习中沉心钻研“慢功夫”, 例如:以管理智慧赋能老字号数字化转型,在社会实践中温暖连接“快时代”,我们就已经在“捏”出属于这一代人的文化底气。请记住:真正的流量密码,不在算法里,而在有温度的城市里,更在有温度的青春里。

从王井洋师傅的面人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门手艺的复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力量的传递。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大家站在文化交融与时代变革的前沿。愿我们以匠心守护传统,以创新点亮未来,用青春“捏”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模样,让文化自信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

本文作者

徐灵波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