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

安卓版本 苹果版本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独闻

35年后,重逢大足石刻——内蒙古旅行商田芬的大足情缘

时间:2025-11-18 14:00:07 点击: 【字体:

35年前,她还是年仅10岁的小姑娘。如今,她已经是行千里(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的总经理,在内蒙古旅游界颇具分量。11月9日,带着20多家内蒙古旅行社的29名负责人走进重庆市大足区,田芬激动不已,忍不住和同伴们讲述起35年前第一次观看大足石刻的经历。

田芬是四川省安岳县元坝镇人,10岁时,她和班上同学第一次春游,就出了一趟远门——去看毗邻的大足石刻。那时,它还没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过已经赫赫有名。对于10岁的小学生而言,这趟高大上的春游还是有些奢侈的。

一大早,田芬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登上卡车车厢。条件有限,车厢里没有座位,同学们相互搀扶着,一路有说有笑地向大足进发。“那种卡车,就是在四川乡下常见到的拉猪娃儿的卡车。”说起童年往事,田芬没有对艰辛旅途的抱怨,只有幸福甜蜜的回忆。

10岁的田芬见到大足石刻有哪些感受,她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只记得瞪大眼睛夸赞说:“太厉害了,太壮观了。”数量众多的大足石刻造像,她已然淡忘,唯独对千手观音记忆犹新。

成年后,田芬成为一名行走在全国各地的旅行商,最后到内蒙古深耕发展,创办了行千里(内蒙古)国际旅行社。35年来,她走遍了很多大景区,不过始终没有机缘再度踏足大足石刻景区。

和大足再续情缘,始于今年上半年。今年7月7日,大足区政协主席廖文丽带队,大足区政协、大足区交通运输委联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大足文化旅游暨招商推介会,向内蒙古游客和旅行商推介大足优质丰富的文旅资源。会前一两个月,通过内蒙古川渝商会牵线搭桥,大足工作专班与田芬取得了联系。自此,协调内蒙古各旅行社参加推介会的重担,就落在了田芬身上。

“我是四川人,川渝一家亲,现在老家的人来内蒙古,需要我的帮助,我责无旁贷。”田芬利用她在业界的影响力,邀请到了30多名当地旅行社的负责人到场参加这场推介会。

这场推介会很成功,田芬说,推介词非常具有说服力,看到大足区有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风景秀丽的龙水湖,又有邮亭鲫鱼等众多地道美食,交通也很方便,这种巴适、安逸的生活对内蒙古游客应该会有吸引力。

不过,彼时大足文旅并不为内蒙古游客所熟知,当地所有的旅行社开通的赴重庆旅游的线路,也没有一条涉及大足。这次推介会后,田芬和大足工作专班继续逐一说服各旅行社负责人实地来大足区考察。11月9日,包括田芬在内的30名内蒙古旅行商组团来到大足,他们先后沉浸式体验龙水湖景区、邓家耀和刀具有限公司、昌州古城、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还品尝了邮亭鲫鱼,了解了大足为内蒙古游客量身推出的旅游营销优惠政策。随着一路上看到的景点增多,越来越多的旅行商下定决心,决定尽快开通大足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

同伴们的果断决定,让田芬喜上眉梢。能为川渝家乡作点贡献,她感到格外高兴。35年后旧地重游,她认真观察,试图记住大足石刻主要造像的故事。当记忆深处的千手观音猛然出现在眼前,田芬感到一股电流袭遍全身,在这里驻足良久。

35年过去,身份变了,心境变了,来看大足石刻的目标也变了,但有一样没变,田芬说:“那种兴高采烈的劲头,还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纯粹。”

(原文转自新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