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日本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在中国大陆公映,仅四天票房便突破4亿,成为今年最卖座的日本电影。2025年,日本电影在中国累计票房已达13.6亿,其中有4部影片破亿。另外,原定于近期上映的两部日本电影《工作细胞》和《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突遭撤档,暂时无缘与中国观众见面。
过去的七十年里,日本电影在中国观众心中形象一直在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左翼电影,到改革开放后高仓健等明星的魅力形象,再到岩井俊二的日式纯爱,以及新海诚的现代青春,这些影像构成了不同代际观众对日本电影的记忆。
而日本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几经沉浮,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黄金十年”、世纪之交的低潮,再到以动画为核心的“重新崛起”。本文将回望这段跨越七十年的日本电影引进史。
1954年-1966年:有限引进
1954年,日本影片《不,我们要活下去》在中国公映,成为新中国引进的第一部日本电影。影片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战后日本失业工人毛利一家的悲惨生活。
《不,我们要活下去》海报
同年,《箱根风云录》《一个女矿工》《混血儿》等作品陆续上映,日本电影开始进入新中国的大银幕。
1956年,在一些民间组织的推动下,“日本电影周”在中国16个主要城市举行,《没有太阳的街》《正是为了爱》《这里有泉水》《二十四只眼睛》《战火中的妇女》五部作品借此机会与中国观众见面。
其中,木下惠介执导、高峰秀子主演的《二十四只眼睛》在中国广受好评。影片通过乡村教师大石久子及其12名学生的命运,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残,引发强烈反响。
《二十四只眼睛》中的高峰秀子
从1954年到1966年,中国共引进了20部日本电影。这些作品大多出自日本左翼电影人之手,题材以反战、反帝为主。而彼时在世界范围声名鹊起的小津安二郎、黑泽明、沟口健二等大师作品,仍无缘进入普通中国观众的视野。
1978年-1989年:“黄金十年”
中国观众真正大规模接触并欣赏日本电影,要等到改革开放以后。长期封闭使国内文娱产品极为匮乏,因此当国家大门逐渐打开,海外文艺作品涌入时,观众对这些新鲜作品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1978年,《望乡》《追捕》《狐狸的故事》三部日本影片在中国多个城市放映,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与中国观众见面的外国影片。
《追捕》中的高仓健和中野良子
这些影片在中国受到了热捧,《追捕》更是万人空巷。影片强烈的娱乐风格,以及高仓健阳刚冷峻的气质,迅速俘获了中国观众的心。高仓健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影片中警长的“矢村头”发型、杜丘的立领风衣、真由美的披肩发更是引领了一时风尚。
此后,越来越多题材各异的日本电影陆续引入中国,《生死恋》《砂器》《人证》《远山的呼唤》《寅次郎的故事》《伊豆的舞女》等影片至今被中国观众津津乐道。
《伊豆的舞女》剧照中的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
1982年,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在中日两国同时公映,这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日合拍片。影片以中日两位棋士的友谊为主线,描绘了战争给两国民众带来的灾难与痛苦。
1978年至1989年,日本电影在中国迎来“黄金十年”,经官方渠道引进的影片超过50部。高仓健、三浦友和、山口百惠、中野良子、栗原小卷等日本明星的形象,也成为了一代中国人重要的影像记忆。
1990年-2015年:低潮时代
1990年代,日本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好莱坞大片和香港电影成为市场主流。
1994年,中国实行“分账大片制度”,允许每年10部外国以票房分账的方式进入中国院线,而无需再以买断形式引进。这一制度为好莱坞最顶级的商业大片进入中国创造了条件,也挤压了更加“小众文艺”的日本电影的生存空间。
这一时期,讲述青春爱情故事的“日式纯爱”片深得中国观众欢心,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作品包括岩井俊二的《情书》、郭在容的《我的机器人女友》等。
《情书》剧照中的中山美穗
与此同时,一些特定类型的日本电影开拓了市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动画电影。
《铁臂阿童木》,最早引进中国的日本动画
中国观众对日本动画的认识最早来自电视。早在80年代,《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等作品就在电视台播出,随后《圣斗士星矢》《七龙珠》《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等动漫陆续进入中国,培养起一批日漫爱好者。
90年代,宫崎骏的《风之谷》《龙猫》《天空之城》在中国进行了零星的放映,是较早进入中国的日本动画电影。进入21世纪,《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等经典IP的剧场版则逐渐成为中国院线的常客。
2015年以后:动画热潮
2015年之后,日本电影在中国迎来新一轮爆发,动画电影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
2015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中国收获5.29亿元票房,成为首部在中国市场票房突破5亿的日本电影。2016年,新海诚执导的《你的名字》更上一层楼,取得7.13亿元票房。
《铃芽之旅》剧照
进入2020年代,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愈发亮眼。2023年,新海诚的《铃芽之旅》再度刷新日本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达到8.07亿;同年,《灌篮高手》剧场版也收获6.63亿元。2025年,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收获7.91亿元票房,延续了日本动画在中国的热度。
近十年来,部分日本真人电影也取得不俗票房。例如,2018年上映的《小偷家族》凭借金棕榈奖的加持,收获了9674万元票房;2022年的《花束般的恋爱》也取得了9606万元票房。但相比日本动画电影,真人电影在影响力上已不可同日而语。
参考资料:
刘文兵,《日本电影在中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李弘惠,《中日电影艺术交流四十年》,《日本研究》,1992年第2期
魏建亮,《日本译制片在中国:一种现象学描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第4期
撰文 | 李俊浩
编辑 | 钱琪瑶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