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余汝志 严菀琪
□ 本报记者 王进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紧紧围绕加快建成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目的地,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擦亮“祈福七曲山·励志两弹城”文旅品牌,为城市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该县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名从2023年的93位上升至今年的83位,2025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排名第81位。
“三向”发力品牌聚势成峰
文旅资源较散、较弱,游客停留时间短,怎么办?该县以“问题清单”倒逼机制重塑,通过“核心牵引+梯度裂变+全域联动”三向发力,构建“1+3”矩阵,实现文化价值转化与旅游流量变现同频共振。
“核心牵引”构建统领新范式。编制《梓潼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聚焦“祈福七曲山·励志两弹城”主品牌,建立“一个品牌指挥部+一张任务鱼骨图”架构,实现品牌故事“一个声音对外”。优化七曲山、两弹城公众号及小程序,游客扫码即可预约参观、听讲解、购文创,实现“品牌统领、场景联动”。
“梯度裂变”打造品牌孵化链。依托翠云廊、厨师之乡、千年石窟三大特色资源,建立“资源普查—价值评估—IP孵化—市场验证”四步孵化机制,系统打造金牛古蜀道、卧龙千佛岩、长卿读书台等历史遗迹品牌,感悟汉江韵、追思将军楼、筑梦工学院等三线记忆品牌,探幽翠云廊、亲水潼江畔、观花鸭鹤岩等生态体验品牌,构建形成一体多元的文旅品牌矩阵。
“全民共创”塑造宣传新场景。建立“名人故事+民间达人”内容共创模式,采访“两弹一星”功勋后人、奥运冠军、川菜大师等名人;举办“梓潼人亮IP”短视频打卡活动,形成“全民拍、全域播、全时热”的裂变传播效应。截至目前,三大子品牌话题网络阅读量突破1300万次,七曲山、两弹城两大核心景区游客停留时长由2天延长至3天,综合收入增长20.3%。
“三链”同构产业融合生金
针对文旅产品单一化、带动弱等问题,该县以“文化基因链、生态康养链、产业赋能链”三链同构为主轴,创新打造“文旅+百业”新模式,实现文化软实力向发展硬支撑迈进。
“研学链”深耕文化IP。该县把故事搬进现场、把课堂搬上舞台,创编话剧《国魂》走进中央党校,推出《英雄·丰碑》等原创红色经典剧目,实行“高校点单+梓潼送剧”巡演机制,目前,已在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开展全国巡演50余场,累计覆盖观众12万余人次。
“康养链”放大生态优势。该县把七曲山18公里森林步道升级为“天然疗愈走廊”,配套七曲小筑等精品民宿集群、药食同源体验坊,形成“白天登山吸氧、晚上艾灸助眠”24小时康养闭环,实现“森林里开处方、古柏下闻药香”。1~10月,七曲山景区共接待游客82.8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22亿余元。
“百业链”激活全域动能。以“文旅+”反向赋能百业。城建端,植入文昌文化基因,实现“推窗即见景,呼吸皆文化”;农业端,以潼江为带,创建潼江河谷、鸭鹤岩、文昌艺术部落等4个3A级景区,拉动消费225万元;产业端,打造“文昌贡”农产品区域品牌,圣迪乐鸡蛋、饭扫光等10余家龙头企业“借船出海”,产品远销50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同时,同步建成全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让文旅动能真正“流进城市、留在乡村、富在百姓”。
“三维”联动服务提质升级
该县从“城市温度、智慧速度、消费厚度”三维发力,消除游客“快进不快、回头不多”等问题,构建“主客共享”新图景。
“城市温度”刷新场景颜值。该县坚持“景城一体”,把文化元素植入城市更新。全域点亮“魁星点斗”文昌文化路灯,无量路拆墙透绿、文化宫无界融入街区,实现“小巷成街景”转换;状元第2公里堤岸化身“水映文昌”城市阳台,再现“低头看水、抬头赏景”的沉浸场景;建成崇文广场、含薰门等新地标,形成“抬眼入画、移步皆景”的城市界面。
“智慧速度”刷新服务质感。该县创新“梓潼文旅统管”模式,建立“一码入园、一刷入住、一键反馈”机制。七曲山、两弹城等核心景区所有酒店均可“刷手机”入住,实现“1分钟入住、0秒退房”,排队时长由3分钟降至1分钟;健全“游客评价—问题整改—质量提升”闭环管理体系,实现满意度实时上网、问题急速处理。
“消费厚度”刷新留客深度。为把游客的“过境游”转化为“深度游”,该县立足“两弹城”和七曲山景区等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集“文昌宴”等地方美食、风情民宿、特色演艺多业态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持续开展文昌洞经古乐、梓潼木刻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
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